蓬安农商银行:金融活水“贷”动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,蓬安农商银行早调研、早部署、早投放,多措并举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“金融活水”,把高效务实的金融服务实实在在地送到“农民”手中。截至目前,全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39.5亿元,占比58.3%,为春耕生产送去了及时雨,也开启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新篇章。 召开乡村振兴研讨会 走访调研当好“贷动人” 天气回暖,农耕正忙。田间地头的繁忙景象,勾勒出一幅幅抢抓农时的美丽画卷。 “老刘,现在国家鼓励整合四荒地、撂荒地,你们家今年种了多少亩地?需要资金吗?”“张老板,听说你今年准备扩大生产规模,周转资金都落实了吗?”在田间地头、村委会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之间,活跃着一群挽着裤腿、带着调研笔记本和产品宣传资料的农商银行工作人员,正全面展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调研,积极为村民讲解支农信贷政策。 开春以来,蓬安农商银行组织客户经理逐村逐户开展“地毯式”走访,对资金需求情况全方位调查摸底,并持续加大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信贷宣传力度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视频号、抖音等平台,建立2成都市凭户口本借水钱120个“企业微信社群”,线上线下宣传信贷产品、支农惠农政策、办贷手续流程等,推送群信息50余次,服务客户达11万人,实现村级联络“声声皆可达”。 蓬安农商银行开展整村授信 与此同时,该行成立调研小组,深入县域28个村社开展为期两周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调研,通过村社干部座谈、参观涉农企业、走访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形式,多角度、全方位了解农村市场实际情况。通过调研,梳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难点堵点27个,并适时召开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研讨会,针对调研收集的问题展开讨论,针对性提升支农举措,为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注入更多“源动力”。 今年3月,该行已全面完成与全县21个乡镇(街道办)267个行政村对接,共走访783个农业经营主体,收集信贷需求信息500余条。 整村授信服务“贷到家” 暖阳照方田,和风抚新苗。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,蓬安农商银行在全辖开展“整村授信”,让信贷资金能够精准直达,充分满足农户生产经营、生活消费的资金需求,真正使“小资金”发挥“大作用”。 “乡亲们,这是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,他们主动上门来为我们进行整村授信,为咱们提供家庭周转备用金,而且不要抵押物、效率高、服务好,大家一定要积极配合,提供真实信息,我们村委会也会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农户到农商银行申请贷款。”睦坝镇武胜村党支部负责人在村委会上为村民讲道。 今年以来,蓬安农商银行充分利用党政、村社会议等平台资源,与21个乡镇签订《整村授信暨双基共建战略合作协议》,借助村组、社区干部等关键人物力量,提前通过村广播、村微信群发布客户经理驻村时间,邀约有金融需求的农户前来办理业务,截至目前,全辖客户经理驻村办公达600余成都无抵押贷款水钱次,服务客户达8000余人次。同时,从村委会、医保、社保等机构批量获取农户基础数据,通过“客户户籍地址归口+行内客户数据标签画像+村社干部评议”模式,充分利用CRM客户关系系统,现场了解客户生产经营、资产负债、家庭生活等情况,特别是针对处于金融服务“盲区”的“新市民”客群,积极开展线上拜访、批量导入客户经济档案,积极推广“无感授信”模式,实现“无感授信、有感反馈、随用随贷”。 截至4月末,该行已对312个行政村开展整村授信,农户经济信息档案累计建档数31058户,本年建档数17335户,建档率较年初提升12.59个百分点。 助力乡村振兴“不等贷” 根据前期收集到的需求信息,蓬安农商银行及时进行核实,根据不同需求,迅速进行匹配,并持续完善微信公众号、企业微信线上申贷等5大功能模块,坚持优先满足农业生产资料、农产品加工流通领域以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、优势产业、特色产业的资金需求,让更多金融“活水”注入乡村振兴。 蓬安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开展乡村振兴调研 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,蓬安农商银行专门开辟了乡村振兴系列贷款“绿色通道”,优化办贷流程,简化办贷手续,优先办理、限时办结,为缩短贷款审批时间提供有效保障。同时,加强与县农业融资担保公司、保险公司,以及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合作,切实用好农业产业发展融资风险保障金、资产收益扶贫资金、农业保险补贴政策,推广“龙头企业+农民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“龙头企业+家庭农场”“家庭农场+农民专业合作社”等各类“产业链金融”模式,满足新的经营模式的金融需求。 截至目前,聚焦粮食安全生产,累计投成都身份证贷水钱放春耕备耕贷款2.53亿元,全力保障农业生产资金供给;聚焦农业现代化,主动对接高标准农田建设,支持合作社、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76户金额1.3亿元;聚焦农业产业链,在各环节提供闭环式资金支持,累计投放观光农业、粮食收储、农产品加工等类型贷款1000余万元。